第(1/3)页 在这一刻,陈岳不仅骄傲,而且自豪。 他再一次真切体会到了自己相比于人类文明这种群体性文明的优势所在。 没有内耗,没有失误,没有浪费。决定了一个目标之后,他立刻便可以调动相当于一整个文明的力量,全神贯注的投入进去,没有任何掣肘,没有任何不同意见。所有的力量全都可以用在一处。 正因如此,科技含量远超巅峰时期人类文明的核动力离子推进技术,才会在陈岳手中诞生。 在实验室之中掌握这项技术,距离真正得到工业化、规模化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不过这段距离并不长,且其中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仅仅五年时间之后,陈岳所建造的“第一飞船制造厂”之中,第一艘实物飞船终于下线。 这艘飞船整体呈现出圆盘状,底部较平,布满了大量的离子推进喷射口,上部则凸起,内部有空间可以充当货仓。 小型化之后的核裂变反应堆便安装在那里。 这是一台最高功率达到了20万千瓦时的核裂变发电站。全功率运行的话,它每年可以发电差不多17.2亿度,消耗5%浓度的核燃料不到两吨。 它的直径达到了50米,最高处高达16米。它的总质量则达到了4000吨,内部最多可以装载2500吨的负重。 来自于内部核裂变反应堆的澎湃能量将会被转化成电能,又转化成了等离子体的动能,让它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从底部高达100个喷射口之中喷出,以此来为飞船提供巨大的反推力。 依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负载,陈岳可以十分方便的调整核裂变反应堆的发电量,以及离子推进器总成的推进功率。如此,便可以让这艘最重可达6500吨的庞然大物,最高以10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加速或者减速。 如此强悍的机动性,意味着它自身极高的结构强度。这意味着它是可以在某些星球地表着陆的,而不像是早期的某些飞船,只能在太空无重力的环境之中存在,一旦着陆,自重便会将自身压塌。 当然,着陆的星球质量还是不能太大的。如果质量所带来的引力强度超出了地球引力的1.5倍,那它还是会被自重压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