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像县里的衙役也有变化,少了些老面孔,添加了一些新面孔。 谁谁谁家的儿子就被选成了衙役,每个月有一两银子可以领,省着点花,足够一家老小嚼用了。 还有谁谁谁家,把儿子送进了县学,一个大子儿都没花,街坊们说起来都很羡慕。 考取功名对普通百姓来说太遥不可及了,但把儿孙送进县学,立刻就能省下吃饭穿衣的钱,这肯定很合算。 可惜程知县也不是什么学生都收的。 程知县让人贴榜公示,说不拘家世,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都能入学,等到许多百姓带着自家孩子去报名,又听说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要识字过千……这要求,把许多平民家的孩子拦在了县学的门槛外。 县里便有人私下抱怨,说程知县重开县学,为的是拉拢县里的大户之家,为平民子弟提供的县学名额形同虚设,真要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就不该设立识字过千的门槛! 说这话的人,当即被别人喷了一脸: “识字不过千,还有脸说自家孩子有向学之心?程大人可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亲自授课,教导一群没进学的,程大人有本事令学生们听懂,连字都不识,去听程大人授课,岂非是浪费了程大人的精力心血!” “说的极是!一本《千字文》学完,刚好能识字过千,真想做程大人的学生,就让家里的孩子努力识字。” 《千字文》是启蒙书籍,如果有心要读书,基本都会从《千字文》学起。 连《千字文》都没学过,这样的学生不是程卿不想教,是她怕自己来不及教。 解不了毒,她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这几个月里能教多少就教多少,不识字的小孩子太难理解她授课的内容了。 解了毒,她在秦安县能呆多久也不好说。 县学这次招进来七十六名学生,程卿已将秦安一县识字的苗子一网打尽,诚如一些百姓议论的那样,因为识字的成本高,许多穷困家庭真的没办法送孩子启蒙,他们的孩子在这次县学招生中都没有被选上,能入学的还是大户之家居多——虽然这本是程卿定下的分化之策,但见到穷人想靠读书改变子孙命运又读不起书的样子,程卿心里不舒服。 这根本不是靠她一己之力能改变的。 程卿只有不断给自己打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些事总要有人先做了,才有追随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