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开明学堂-《重生小地主》
第(3/3)页
连蔓儿家要做这样一件大功德,左近的乡绅官宦们都纷纷表示要参与一下。
第一个来的是王举人,他送上了两封银子,跟连守信和五郎说,要为学堂出一份力。开办这个学堂,连蔓儿早就做好的预算,以她一家之力就足够了。但是王举人要跟着出一份力,却是不能拒绝的。
不客气地说,如果拒绝了王举人,从此以后,她们和王举人家,甚至包括整个王氏家族,就成了仇人。
同在一方水土,乡里乡亲,这样的大功德,当然人人有份,虽然是连蔓儿家首倡的,但却不能吃独食。
收了王举人的,那么之后来的几位,也往外推不得。
连蔓儿专门准备了一份功德簿,记录大家的捐助的款项。这份功德簿,同时也是一份账簿,它将仔仔细细如实地记录这些捐助的款项的去向,一文钱都不能少。
这份功德簿,也是公开的,所有捐助了款项的,都可以查阅。
开明学堂除了请了曲先生做启蒙先生,另外还请了一位姓刘的老账房,来给学生们教授数算。这份账簿,连蔓儿就交给了刘账房来记录。
“往后,看这些钱花在哪,咱们也都给标记出来。比如说,学堂里要盖一座凉亭,花了这捐助的钱,到时候就在凉亭上把捐助人的名字给刻上。”连蔓儿就说道。
虽然有这些捐助,不过出资的大头,以及学堂的全部管理权力,还在连蔓儿家的手里。
尤其是后面一项,连蔓儿从没打算妥协过。当然,也没有人真的会提出要插手学堂的具体事务。在捐款的事情上,连蔓儿家让了一步,给足了大家体面。谁也不会那么不识相,反过来惹恼连蔓儿家。
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参与,开明学堂的开学典礼就分外热闹了。
按照锦阳县这边的风俗,有这样的大事,那是要吹吹打打一番的。连蔓儿和五郎商量,干脆就请了一个秧歌队。学堂开学,本就是新鲜事,还有许多的官宦乡绅到场,所以不只学生的家长,各村都来了不少观礼的人。
男女老少,大姑娘小媳妇的,将学堂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围了起来。
王幼恒从锦阳县城赶回来,他代表王太医一家也捐助了银钱。近年来,因为王家的一些事务,王幼恒已经很少在镇上居住了。不过,他也连蔓儿一家的关系,并未因此而淡薄。
今天的王幼恒,因为是参加学堂开学的大事,穿的极为庄重,一身石青的长袍,使得他的人显得更加的俊逸。
大家都在长大,王幼恒也更加的成熟了。
老金也来了。他也捐了银两,还将两个六七岁,正要开蒙的孙子给送来了,说是也要在学堂里“识两个字”。
小龙和小虎则是提前两天就被张青山、李氏他们从烧锅屯送了来。为了让两个孩子不那么想家,尽快适应连蔓儿家的生活,张氏还将李氏给留了下来,让她住上些日子再回去。
连守信也没忘记他的承诺,打发了人去老宅,将六郎也接到了学堂。
……
求粉红。
第(3/3)页